close

前言:雜誌排版課要做電子雜誌,我們這組討論後想做電影影評,自己寫完後覺得不錯(我想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文章不錯吧 硬是要脫別人下水lol),就放上來給大家看看,是我第一次寫影評,如有不善之處,請大家不吝指正,只求鞭小力一點XD

一、接觸機緣

    《白色緞帶》是得過2次金棕櫚的奧地利大導麥克‧漢內克的作品,上映於2009年,並拿下當年度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其實一開始會接觸麥克‧漢內克的作品,是因為在高中的圖書館裡看到《鋼琴教師》這部小說,對書中女老師與男學生之間的異色情愛關係非常震驚,之後經過查詢才知道此書的女作者憑此書拿到諾貝爾文學獎,這真的令我非常驚訝並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既定印象大為改變,而在書中的序看到有改編拍成電影,我是懷抱著不敢置信的態度找出這部電影看,而在大略看完後(有很多部份都略過,因為真的不忍卒睹。),只能以「瞠目結舌」4個字來形容,書中女教師對自己身體的戕害、後段男學生以強暴報復女老師的精神虐待等情結,影片是毫無更動、毫無避諱的全拍攝出來。

 

    所以《白色緞帶》我是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、膽戰心驚的情緒看的,看完後真的嘆為觀止,心想所謂的得獎影片原來是這麼一回事,也瞭解到果然是這樣一位鬼才的導演,才敢拍攝像《剛琴教師》如此爭議題材的電影。

二、心得

 

    《白色緞帶》的故事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戰前,封閉的小農村裡有男爵、牧師、醫生與佃農四個家庭,還有一位從外地調過來的新進教師。

 

    雖然劇情有許多詭異的犯罪事件發生,像是醫生在騎馬時被不知道什麼人所拉的線絆倒而摔斷腿、男爵的兒子被綁到樹林裡毒打一頓、佃農的穀倉遭人縱火而付之一炬等,讓這部片看起來像懸疑片,不過導演有鋪陳許多細微的線索可尋,讓人在劇情推展至一半就能猜出兇手是誰,但影片真正的重點並不在這些事件,而是這些事件背後的動機,是怎樣的環境影響讓本該天真的孩童做出如此惡劣的事?

 

    牧師的兒子馬丁有一次在橋的欄杆上搖搖晃晃地走著,新進教師見到了立刻喝斥叫他下來,並詢問為甚麼要做這麼危險的事,馬丁只說:「我給上帝一個讓我死的機會,但祂沒讓我死,所以上帝愛我。」教師帶馬丁回家後,和牧師父親講了這個情況,接著鏡頭立刻轉到一扇緊閉的房門上,就這樣停止了數分鐘,在讓人摸不著頭緒覺得煩躁時,馬丁拿著長條的棍狀物走上樓並走進房間裡,門再度關上,緊接著讓人心驚的棍棒擊打在肉體上的聲音狂暴地傳來,並夾帶著孩子咬牙避免自己叫出聲的悶哼,這樣的聲音持續了數分鐘之久,直到一聲木棍斷裂的聲音才停下。

 

    從這段就可以看出導演運鏡的功力,如果孩子被暴力毆打的場景直接拍出來,那就跟平常講求視覺刺激的大眾片沒兩樣,而且會讓觀眾覺得導演是故意讓觀眾覺得不舒服,但麥克‧漢內克運用鏡頭外的語言,既讓觀眾明白孩童被父親暴力對待的事實,而畫面停留在緊閉的房門上,聽著一聲聲孩童的悶哼,觀眾就像無能為力的旁觀者、甚至是參與者,讓人更為其感到心寒、心痛,帶來的不安與恐懼恐更勝直接呈現的畫面。

 

    而這樣的劇情因果關係更令人值得深思:當一個孩子將自己的生命逼至危險境地,只為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,以尋求一點慰藉,可想他是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如此無助、渺小,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應該給予關懷,而且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懂得思考自己的人生,這本該是值得讚美的事,但孩子卻遭受到父親如此嚴厲的懲處,他的心態、價值觀如何維持呢?就像馬丁所說的,孩子其實比我們所想的更聰明,他們懂得統整推演的,而當他得出這樣的結論,之後卻又遭到父親的毒打,他心裡會想說我的父母不講理、我的父母根本不愛我,但沒關係,上帝愛我,我該遵循的是我自己心中定義出的「神」,而非不愛我的父母。而納粹和恐怖主義不正是這樣嗎?他們都遵循著自己認定的「教條」,視這些教條為自己的聖經,就算那些教條要他們做出像殺人這樣傷天害理之事,但他們已不信任那些讓他們失望透頂的社會規範,他們就盲目地照著那些教條行事。

 

    這樣的事感覺很不可思議,好像離自己的生活很遠,但這樣的情形其實層出不窮,就像在課堂上所看的紀錄片「請投我一票」,我想父母的初衷都是想要小孩健健康康、快快樂樂就好,但當碰到有關利益、面子上的競爭時,父母卻是向小孩教導無所不用其極的取勝方式。我相信那些父母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會賄選,是違法的事,但他們卻唆使小孩用這種方式競選,雖然他們並未對孩子拳頭相向,但這造成的價值偏差絕不亞於暴力。而這樣事事求勝的心態也會造成孩童之間的敵意對待,當孩子遭受同儕的排擠、霸凌,他會覺得自己很失敗,覺得自己無法成為父母心中的強者,他可能會選擇自我放棄,而自我放棄有2種,一種是自殺,另一種就是我無法成功,那我也要毀滅你的校園屠殺事件。

 

    雖然這些都只是推論,或許過於微言聳聽,但就像導演講的,這部電影是關於「每一種類型的恐怖主義的起源,無論是政治性的或宗教性的。」,它所討論的就是「見微知著」的觀念──如果說已經有這麼多人事物展現「微」的部分給我們,但我們依舊堅稱那些是下一代的問題,我們甚麼責任都沒有,那我想這條白色緞帶不只是綁在手臂上,更矇住了我們的雙眼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白色緞帶 電影心得
    全站熱搜

    冷若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